全国人大代表、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来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小山村坐落在形似两只巨大牛角的山中,因而得名牛角山村。而牛角山村也是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奇迹的真实写照。十多年来,牛角山村围绕茶叶和“茶旅融合”产业,创办了14家村办企业,建成万亩茶园、年产1000吨的茶叶生产线,全村313户1306人达到人均7亩茶地,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
在牛角山村,家家户户种茶叶已是平常景象。随着茶叶流转土地从50亩发展到1万多亩,牛角山村不再是“穷山恶水”,而是“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尽管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龙献文发现茶产业发展依然受“靠天吃饭”限制。“开年的冰冻天气,让今年的茶叶采摘晚了10天左右,天气对茶产业的影响依旧很大。”龙献文说。
龙献文告诉记者,特色农业多集中在我国老、少、边地区和西部、中部的山区丘陵地带,普遍无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生产与防灾基础设施严重缺乏。除规模农企占总量26%的特色农业面积集中连片,基本建成生产与防灾基础设施外,其他74%为点状的特色农业地,面积约1.3亿亩,对应着90%的特色农业区人口,而这是乡村振兴的主体。
此外,我国点状的特色农业地大多缺乏生产基础设施,如产业路、机耕道、工作道、抗旱水池、防洪涝堤坎、沟渠等。“茶农培管背肥、采摘出工收工都要爬坡过坎、披荆拔刺,异常辛苦不说,劳动效率大打折扣,现在老人采茶居多,生产安全隐患很大。”龙献文说,“干旱无水,暴雨山洪垮坎等现象较多,降低了特色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不利于我国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做优高质量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他建议:将特色农业列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通过对我国特色农业进行专题普查,编制全国特色农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空建设规划,制定建设标准;同时,建议国家出台特色农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专项财政资金政策,支持特色农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记者还了解到,红茶是湖南省五大茶类中基础好、涉及区域广、市场潜力大、优势突出的传统茶类。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也在重点打造“湖南红茶”品牌,调整优化湘茶产业结构、培育新增长点、构建新增长极,推进千亿湘茶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虽然红茶产业发展较快、初具规模,但产业基础不牢、市场拓展乏力、规模效益体现不出来等问题仍存在。
对此,龙献文也建议:一要打造“湖南红茶”品牌、建设“湖南红茶”优势产业集群,作为实施“五千工程”、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千亿湘茶特色产业的着力点与调整方向给予重点支持;同时作为实施《湖南省茶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的重要举措,推动湖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要支持“湖南红茶”品牌建设,明确省财政增设“湖南红茶”品牌建设专项预算,用于“湖南红茶”品牌故事挖掘、培训及标准推广、展示展销与宣传推介活动等;新增红茶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适制红茶品种选育推广、智能化红茶生产线研发、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国内国际市场开拓、历史文化挖掘与湖南红茶博物馆等标志性工程建设等。
三要支持“湖南红茶”申报农业农村部优势产业集群项目,用于支持“湖南红茶”核心产区建设,夯实湖南红茶产业发展基础,促进省市县联动打造“湖南红茶”品牌、合力建设湖南红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湖南红茶产业。
四要将湖南红茶列入“湘品出湘”“湘品出境”主要产业、重点农产品,给予政策支持,推动并促进湖南红茶在东北、西北、广东等国内重点市场和俄罗斯、马来西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拓展。
责任编辑: 周钰